欧盟碳关税试点下,小小指甲剪出口成本激增25%!---阳江指甲剪定制工厂
01 碳壁垒来袭,小商品遭遇大挑战
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于2023年10月进入试运行阶段,这是全球首个以碳含量为基准的贸易调节机制。试点范围涵盖钢铁、铝、电力、水泥、化肥和氢六大行业。
指甲剪作为铝制品和钢铁制品的下游产品,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了这一机制的监管范围。一把看似简单的指甲剪,其生产过程实际上涵盖了钢材冶炼、冲压成型、电镀处理等多个高碳排放环节。
“碳关税的实施意味着我们的出口成本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员赵萍表示,“以前我们只需要计算材料、人工和运输成本,现在必须额外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成本。”
02 成本解析,25%如何而来?
浙江一家专业生产指甲剪的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:一把普通指甲剪的出厂价约为2欧元,其中原材料成本占60%,生产加工成本占30%,利润空间仅有10%左右。
欧盟碳关税试点后,每吨钢材的碳排放成本约为30-50欧元,折算到每把指甲剪上,成本增加了0.2-0.3欧元。再加上繁琐的碳排放数据核查、报告编制等合规成本,总体出口成本增加了25%。
“最棘手的是我们需要追溯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数据,”该负责人表示,“从铁矿开采到钢材冶炼,再到我们自己的生产环节,都需要提供经过验证的碳排放数据。这对我们小型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”
03 产业链震荡,从原材料到成品
碳关税的影响沿着产业链向上游传导。山西一家钢铁企业的销售总监王先生告诉记者,自从CBAM试点以来,他们接到了大量下游企业要求提供产品碳足迹数据的请求。
“过去我们只需要提供产品质量证明,现在还需要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碳排放报告,”王先生说,“这增加了我们的运营成本,但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移到下游企业。”
山东一家电镀企业同样感受到了压力。“我们的生产工艺本身耗能较高,现在客户不仅要求价格优惠,还要求我们降低碳排放,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三角,”企业负责人表示,“要么投入巨资改造生产线,要么失去订单。”
04 应对策略,中国企业如何破局?
面对这一挑战,国内企业正在寻找多种应对方式。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开始考虑在海外设立组装厂,将高碳排环节留在国内,低碳排环节放在海外,以规避碳关税。
更多企业则选择加快绿色转型步伐。广东一家五金制品企业投资建设了屋顶光伏项目,并购买了绿色电力证书。“虽然前期投入较大,但从长期来看,不仅能降低碳关税影响,还能减少能源成本,”该企业总经理表示。
第三方碳管理服务应运而生。一批专业机构开始为企业提供碳足迹测算、减排方案设计和碳排放交易等服务。“最近三个月,我们的业务量增长了200%,”北京一家碳管理咨询公司的客户经理表示。
05 全球视野,碳关税时代的贸易新规则
欧盟碳关税只是开始。英国、加拿大等国也在考虑类似的碳边境调节机制,美国虽然步伐较慢,但已在清洁竞争法案中提出了类似概念。
“这意味着基于碳含量的贸易规则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建立,”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剑表示,“中国企业必须尽快适应这一新规则,否则将在国际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力。”
专家建议,企业应当立即行动起来:全面测算产品碳足迹、建立碳管理体系、探索节能降碳技术应用,并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,将碳排放转化为可管理的生产要素。
欧盟碳关税的实施恰逢全球贸易低迷期。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,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仅增长1.7%,远低于往年平均水平。
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,绿色壁垒逐渐取代传统关税壁垒。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,中国制造必须踏上转型升级之路——从以往的成本优势转向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新竞争优势。
那把小小的指甲剪,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企业面对全球化新挑战的试金石。
上一篇:指甲剪变身收藏新宠!二次元盲盒狂热背后的消费密码与文化现象---阳江指甲剪定制工厂
下一篇:没有了